微信扫一扫
在钟宝寨村,只要一提起何祥兰,乡亲们都羡慕她爸何祯升有福气,大家都说:“你看人家何老汉养了个好女儿,现在才65岁,过的可是神仙日子啊!”
何祥兰是何祯升的小女儿,她还有一个儿时因疾病落下双腿残疾的姐姐。姐姐比她先结婚,是招的上门女婿。到她该结婚时,老人想把她也留在家里,招个上门女婿,指望着她能多帮帮姐姐。何祯升不好意思开口,正在犹豫不决时,何祥兰猜到了父亲的心思,主动要求留在家里,了却了父亲的心病。姐姐生下了一个儿子,身体残疾无力照顾孩子,姐夫在外务工,抚养侄子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她身上。一手拉扯侄子,一手撑起全家的日常家务,她让丈夫在外安心挣钱,补贴家用。第二年,她也有了自己的女儿。从此之后,两个小孩的吃喝拉撒,全家的锅碗瓢盆,占据了她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几年以后,家里人口逐渐增多,父亲计划把家里的5间土房一分为二,让两个女儿分家各自生活。分家时,何祥兰私底下做通丈夫的工作,达成一致意见,主动要求父母和自己一起生活。父母的衣食起居,日常开支算在他们夫妻头上,晚年安排也全部由他们承担。家里现有的余粮余钱大多分给姐姐,较边远的田地、价值不大的山林留给自己。2009年,夫妻二人凭吃苦耐劳、精打细算,修建了三间二层的楼房,父母也搬进了新居。可眼看姐姐一家三口还住在破旧的土房里,她始终不能释怀。2012年,她帮姐姐借钱、贷款,又自掏腰包凑了7万余元,盖了三间一层的砖房,改善了姐姐一家的住房条件。
2014年冬天,父亲何祯升突发疾病,昏迷不醒,情况危重。母亲没文化帮不上忙,丈夫远在新疆,姐夫也不在家,全家没有一个壮劳力,去哪家医院抢救成了她必须马上面对的难题。大医院医术好,费用高,距离远,护理不方便,小医院又担心处理不了。在经济能力、自己方便和父亲病情的重大抉择之间,她没有犹豫,当机立断,立即决定先送人去大医院,钱再想办法。青树镇钟宝寨地处丘陵,距离县城30多公里,到汉中市区40多公里。路途遥远,她马上租车,第一时间把老父亲送到了市区3201医院。在医院的全力抢救下,脑梗塞的父亲脱离了生命危险。
之后的十多天里,她悉心照顾,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变着花样给父亲改善伙食,尽可能地调节口味,不能吃的坚决不碰,能少吃的坚决不多吃,要多吃的绝对不少吃。她自己倒是特别随意,担心钱花多了,每到饭点,除了面皮还是面皮,要不就几个馒头,没见到一点荤腥。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主动找医生,坚决要求出院。父亲出院后,她才给丈夫打了电话,说明情况,还嘱咐他安心在外务工,家里自己完全能够承担。丈夫心疼地埋怨她,这么大的事,还自己硬扛。她却说:“我也想让你回来,可咱们家的状况你也清楚,花钱地方还多。你要是回来,从新疆到汉中,一来一去车费都1000多,还要耽误活,前前后后损失不少。我还年轻,吃点苦,没啥。”
以后的日子里,她严格按照医生叮嘱,坚决不让父亲再干体力活。自家的农活,姐姐家的农活她全部承担。父亲戒烟、戒酒初期,不能完全自制,还需要时刻提醒。担心父亲一下不能适应,她就经常购买水果,帮助他度过烟瘾酒瘾上来难熬的时刻。一年多过去,如今老人肢体功能恢复的不错,心情也开朗。
“大病一场还能恢复成这样,是我老汉有福,养了一个最好的闺女啊!”何祯升说。
百善孝为先,她的这种举动是让人感动的,这种精神更是让人敬佩,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下去的,做一个孝顺父母长辈,扶助兄弟姐妹的人吧!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