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破茧成蝶……但我也对自己说:奔跑,不停下来!”——我姐如是说。
——题记
初识,2013年初夏,同往汉中担任市级教学能手选拔评委。之前,伊人早已在镇巴教坛大名鼎鼎,能结识大师,禁不住激动不已。看她,淡然恬静,顾盼生辉,肤白如玉,好一个温润典雅的女子!短暂的交流,感觉她如幽深的潭水,而我则似奔唱的小溪,她好静,我喜动;她高深,而我,却只是小菜鸟一只。——除了景仰,或许我们不会有什么交集吧,我这样想。
不久,我们竟有了再次相遇。九月,一同参加全市教师节表彰活动,我们谈许多话题,其实我俩都不是不食烟火。后来,一次,又一次,培训,做评委,做网络辅导教师,成为“陕西省第三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一起奋斗,煎熬,以及,成长。
缘分让我们走得越来越合拍。我喜欢她的亲切,她习惯用充满智慧的左手给我夹菜,带我一起参加她的家宴,俨然就是亲亲的阿姐和小妹。在外,每忙完一天,我会发挥业余特长,给她疼痛的肩颈做按摩,那时,她会像个孩子一样,乖乖地躺下,眯着眼睛,全身放松地打个盹儿,有时候会按到出微汗,但我很享受这样溢满亲情的温馨。
“做自己喜欢的样子:穿舒服的衣服,真诚交友,努力读书,不在意日渐老去的容颜,像玉一样温婉,丰满,透亮……”我姐这样说。是,五年过去了,她成了我姐。但做姐的阿妹,我没有和她常常粘着,只是用心地关注她,就像,两条平行的小道,在碧绿的原野上延伸。
我读她《汉中教育》收载的散文,看到用心的妈妈另一种美的样子,母子共同成长中的那些故事,却成就了散文诗般的寓言。我想,高雅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子的浸染吧。四月,为少爷生日献礼《你是我的散文诗》,像是拾起一个个记忆的碎片,朦胧我的泪眼:“如果四月是《诗经》,你就是第一篇,那是我对爱情的全部诠释;如果四月是李清照,你就是《如梦令》,那是我青春的微醺;如果四月是苏轼,你就是《密州出猎》,那是我生命的酣畅;如果我是《大仲马》,你就是《小仲马》……”
电话,信息,留言,才是我们五年来最多的联系,尽管我们同在一座小城,相隔不过数百米。她有她的灯盏和茶,以及忙里的休闲,我不去打扰,只常常默默地注视。
“镇巴名师”,“汉中名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这些荣誉,无一不是倾注了辛苦的汗水。
第一次听她说参加省级教学能手评选,她主动争取历练,我顿觉汗颜——我总是一步一步“被逼”进步,从来不愿主动去主动报名,更别谈争取了。那时心里生出的是满满的敬佩。
参加各级各类的“送教”,“送培”,参加汉中市“阳光师训”、“名师大篷车”讲师团,做讲座,上示范课,一轮又一轮,多少个周末辗转各县……
周末,奔波于汉中各处。
参加各种语文的盛会。
一次次和她的“偶像”面对面——
全国特级教师王君
陕西师范大学硕导贺卫东
英国教育家Rose
上海市建平教育集团校长冯恩洪
温婉的女子,我身边的诗人。
她总是坚持笔耕不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山西教育》
《衮雪》
《汉中教育》
2016年,她主持泾洋中学的名师工作室“唐必芬名师工作室”,并成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历经整整一年的培养,成为陕西省第三批“学科带头人”。
她主持的名师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全县教育的一面旗帜。
其间的种种艰辛,不敢继续咀嚼,回味。
但是,奋斗是她的事业,成长,也义无反顾。
2016那个冬天,每个月工作坊两次送教活动,她都亲自前往。这个历程,写满艰辛与疲惫。
亲自执教示范课。
将“诗意语文”践行。
带领坊员们一路前行,成为更多年轻老师指路的明灯。
还是在冬天,她从不缺席汉中市语文领域的任何一场盛宴。
终于,一年的努力,淡雅如她,云淡风轻地自如答辩,为自己一年的征程画上圆满句号。
作为镇巴语文的泰斗,做一个诗意语文人,她,一直在路上。几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我曾经以为,她是被岁月遗忘而不留痕迹,脚伤那么久,她一笑而过;肩颈痛一直困扰,她从来不露半分。可是,每看到她身体抱恙,我还是忍不住颤颤地心疼——我们留不住青春,那就把握住健康,让思想行走、飞翔!
她叫唐必芬,一个和蔼的大姐,正如她诗中所云:
守望在这个春天里
触摸着我可以触摸的生命的温度
每天问候你,问候我
问候那些热爱生活的人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