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走进“中国最北苗乡” 领略镇巴的独特风情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晓通头条 / 镇巴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走进“中国最北苗乡” 领略镇巴的独特风情

转载 2018/05/29 15:10:4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搜狐网 作者:汉中生活通便民网 265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说起苗族,你首先会想到贵州。但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大美汉中市镇巴县也有一个苗族聚居区,它就是被称为“中国最北的苗乡”青水镇。

目前,镇巴青水镇积极发展打造苗族特色村寨建设。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苗族文化陈列馆、苗汉幸福广场、苗族风情迎客门和风雨廊桥,以青水镇狭长的地理特点为基础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逐步建成富有苗寨风情的建筑集群。除此之外,“夫妻树”、感恩古塔和雷家寨古苗居等文化历史遗址也成为青水镇传承、发展苗文化,打造特色生态旅游的重要依托。

从镇巴县北上51公里就来到了地域辽阔,山大沟深,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七十的青水镇。“青水以北再无苗族”,这里的苗民是在清朝雍正年间从贵州遵义府迁徙于此,目前有苗民178户,769人,以前,镇巴苗民无论是在服饰上,还是语言和饮食生活习俗上,都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传统,苗汉区别十分明显。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人和当地汉族人的生活虽然有些已经融合,但仍保留着丰富的苗族传统文化特色,如苗族蜡染、苗族刺绣、苗族银饰、苗族饮食、苗族医药等。

镇巴苗族文化陈列馆是了解镇巴苗族风情文化的必去之地。走进陈列馆,你会被浓郁的民族风情紧紧包围。身穿苗族服饰的苗族姑娘和手持芦笙演奏的苗族小伙儿蜡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苗族长桌宴、服饰、刺绣、生产生活工具等大量实物、图片、文字和视频多媒体展演,涵盖了苗族迁徙历史、文化传承、生活风俗、饮食习惯以及远景规划等内容,生动再现了镇巴苗民的起源和发展,展示了镇巴县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夫妻树”也是青水人气颇高的景点,因为它有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相传清道光年间,青水突遇山洪,村内有李姓夫妇二人,为保全村房屋田地及人畜安全,推垮其屋以疏通洪水,二人因此殒命。但人们对此义举未曾感恩,夫妇二人魂魄幻化成蛇妖骚扰村民。后村民立感恩塔铭记。翌年,蛇妖遁形,化为夫妻连理树,传说此树两干合抱,日长丈余,树周时有灵蛇出没,颇为神奇。

被当地人称为“夫妻树”的乃为巴山松,可惜的是,清明节前夕,镇巴大风肆虐,树龄近500年的连理古树被大风刮倒了,如今世间再无“夫妻树”,只剩一个流传了500年的传说......

与此景点相距不远有一处苗家山寨,名曰“雷家寨”。据《定远厅志》《镇巴县县志》等史书记载,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有苗民为躲避战乱,从贵州遵义府,逃荒至青水境内,生活困顿、无处着落,还时遭匪患、野兽蛇虫草祸害。以“雷”姓为首的5姓共计60余人择山洞而居,该地得名“雷家寨”。众人起居饮食、瞭望防御等皆安置于山壁上数个山洞内。从山下昂首瞭望,上、中、下三个洞穴清晰可见。新中国成立后,原洞居苗民全部迁出,居住山下,与汉民同耕种、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当你小心翼翼迈过湿滑的石阶进入山洞内时会惊喜的发现石壁上刻有大量的符号、图形,真实地再现了苗民洞居的人文历史和生活遗迹。

随着这处“西北最大苗民聚居地”越来越被外界知晓,许多人慕名前来,探秘雷家寨苗居的变迁、祈福夫妻连理古树、看感恩塔遗址以及白天河风景区的美丽景色。

这个端午节就去镇巴青水镇喝"迎门酒"、跳"竹竿舞"、吃苗家饭,赏苗家景,感受苗族文化吧!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