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留坝模式”——用足球为大山里的孩子带去梦想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晓通头条 / 留坝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留坝模式”——用足球为大山里的孩子带去梦想

转载 2018/06/08 15:24:1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新体育网 作者:汉中生活通 395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新体育网汉中6月6日电(记者 于帆)地处秦岭南麓腹地的留坝县是陕西省汉中市内一个人口不足5万的山区小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小地方,却因近年来连续培养出国字号足球选手而引人注目。



“留坝县虽然人口少,但从事足球训练的青少年绝对不少。”留坝县教体局副局长陈军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陈军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正是因为留坝县已经成为陕西省校园足球的“名县”,县内唯一一所中学——留坝县中学的校园足球队多次代表陕西出征全国中学生足球比赛,并屡获佳绩。如今,留坝县中学的校园足球不仅成为留坝县一张新的名片,更被外界普遍称之为“留坝模式”。


独具特色的“留坝模式”


留坝县中学与足球真正结缘要从2009年说起,当时陈军上任留坝县中学校长还不满一年的时间。“那时学校的升学率非常低,教育基础薄弱,资源也相对匮乏,我认为依靠传统应试教育的路走会越走越难。” 陈军坦言,在摸清学校基本情况后,他大胆的提出要以素质教育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国家政策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陈军的想法很快变成了现实。修建足球场、组建校队、举行校园联赛,学校内的足球氛围越来越浓厚。但陈军却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既然要发展校园足球事业,那么青训梯队的建设必不可少。于是,留坝县中学开始在各个年龄段分别组队,并增设足球班,足球班与普通班的最大区别就是,足球班的学生除了完成书本知识的学习外,要占用大量课余时间集中训练足球技能。


为了能够系统培养人才,陈军对留坝县的校园足球进行了科学布局,带动县内小学,幼儿园共同开展足球运动,“全县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留坝县中学,都是校园足球的梯队。”



在陈军和一批优秀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留坝县中学的校园足球取得的成绩越来越突出,陕西省和汉中市相关部门给予留坝县中学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不仅每年提供专门经费,还为他们修建了拥有4块足球场的训练基地。此外,前职业球员李旦也来到这里任教,成为了留坝县中学足球队的总教练。李旦对记者说:“其实一开始自己任教的时间只有一年,但一年以后我已经和这里的孩子产生了感情,不舍得离开,我想看看他们将来到底可以变成什么样子。”


足球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


在留坝县中学足球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队中的多名队员也走上了新的人生轨迹。师晓敏和廖阳,一男一女两名入选“国字号”梯队的队员是留坝县中学的骄傲,也是现在队伍中队员们的榜样。尽管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但经过长期的足球训练已经让他们有了新的人生目标。


今年高一的崔胜尧已经练习足球4年有余,他对记者说,他开始并不了解足球,现在足球已经成为他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业余时间不能像其他同龄人一样玩耍,但他认为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他希望未来可以上一所重点大学,等毕业以后挣了钱再来回报山区足球。初三的陈忠丽也表示自从进入留坝县中学校队以来,有了很多走出大山的机会,她也因此开拓了眼界,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去想的。




留坝县中学足球队领队张素洋在看到这些孩子的成长后感到十分欣慰,他告诉记者,这里很多孩子都是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如果没有足球把他们凝聚成为一个团体,去磨练培养他们,那么他们很有可能走上歧途。在张素洋看来,留坝县中学发展校园足球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山里的孩子摆脱思想上的贫瘠,学会责任和担当。


“以球健体、以球促智、以球树人”,这句标语就挂在留坝县中学足球场的旁边,这句话同时也是留坝县中学发展校园足球的核心理念,校园足球不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一种教育手段的思想烙印在留坝县中学每一位教师的内心深处,正因如此,留坝县中学才能靠足球名扬天下,成为全县孩子的“圆梦”中学。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