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陕西洋县:培育新乡贤 引领新民风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晓通头条 / 洋县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陕西洋县:培育新乡贤 引领新民风

转载 2018/07/20 16:01:2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汉中生活通 315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近年来,陕西洋县广泛开展“身边乡贤大家评”活动,建立镇级乡贤文化促进会6个、村级乡贤文化促进会150余个,其中110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乡贤文化促进会,乡贤文化已经成为凝聚新时期乡土精英、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引领时代风尚、涵育文明乡风的重要力量。

道德模范当乡贤 树立标杆引风尚

道德模范是乡贤文化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乡贤自身道德品质高尚,既是“美德标杆”,又是“美德传承员”,还是群众公认的好人,有很强的公信力,能引领社会新风尚。

马畅镇留村冯治轩是电影公司退休职工,他热心村上公益事业,义务管理农家书屋、修剪村内花草树木13年,2016年被评为“最美留村人”。被推选为乡贤后,他的劲头更足了。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村民经常义务打扫村内道路卫生,他还在村里办起了黑板报,宣传健康知识、敬老孝老典型等,利用广播定期播放村内好人好事。村支书吕庙杰说:“老冯真是我们村的‘活宝贝’!”

乡村治理用乡贤 化解矛盾扶正气

各村(社区)成立乡贤促进会,推进“村两委+乡贤”乡村治理模式,乡贤中的“五老”人员在乡村治理、调解纠纷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人乡贤在经济、人脉、资源等方面有相当优势,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通过捐资捐物、设立基金等方式支持家乡基础设施等建设,为乡村治理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龙亭镇龙亭村创新形式,将矛盾纠纷调解带进道德讲堂,在一次村民宅基地纠纷中,乡贤王成林在听完当事双方陈述后,讲了“六尺巷”的故事,众乡贤和群众各抒己见,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像这样的道德讲堂,他们坚持每月1场,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农村纠纷。

马畅镇东湾村拓宽主干道,由乡贤和一部分村干部组成拆迁小组,先开大会动员,再一户户动员,无偿拆掉17家的房檐、压水井,使得拆迁工作进展顺利,1.4公里的村主干道由原来的2米拓宽至7米。2017年春节前,乡贤马宝军等在外务工的村民回乡看到村里的变化,自愿捐资12万为村里安装120余盏路灯,实现村级道路全部亮化。

文化传承有乡贤 言传身教润乡土

洋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崇文重教,文化资源丰富,有悬台社火、汉调桄桄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众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在文化的传承中,离不开乡贤们的手口相传。

60多岁的李建中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智果悬台社火的传承人,农闲时节,他会带着村里一帮年轻人研习社火技艺,整理社火戏本。马畅镇退休干部王建才带领广大文艺爱好者,持续推动马畅曲子传唱,并创作编排了《婆婆妈妈娇娇娃》《马畅人抱上金娃娃》等曲目,多次在全县文艺展演中亮相,深受群众好评。

脱贫攻坚靠乡贤 扶志扶智振志气

在脱贫攻坚战中,各贫困村成立乡贤促进会,由乡贤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通过开展典型引领、村规民约约束、道德评议教育、红黑两榜激励、帮教整改等手段,积极弘扬“勤劳致富光荣,好吃懒做可耻”的社会风气,激励广大群众勤劳致富

黄安镇各村由村“两委”、乡贤、驻村工作队共同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四会组织,为每户建立“道德档案卡”,每季度深入每家每户对照标准进行评议,把道德积分奖作为评选各类先进典型的依据及“爱心超市”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两年评为最差者在“黑榜”公示,由乡贤进行帮教,限期整改。同时,由致富能人和乡贤组织“脱贫故事大家谈”“院坝说事会”,讲述脱贫先锋、致富能人自己的致富故事,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