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
一条条穿山越岭的古道
既是重要的交通线路
也是不竭的文脉之路
汉中地处秦岭南麓
资源隽秀,气候温润
有着“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汉中堪称中国油菜花的“基因库”
最近正是油菜花盛放的时令
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
汉中的地理环境
可分为中部的汉中盆地
和环绕四周的秦巴山地
油菜花因此主要分为
平原或缓坡上的花海
以及峡谷坝子中镶嵌的
小片花田两种类型
前者主要在汉江两岸的汉中市(汉台)
南郑、勉县、城固、洋县、西乡等地
开阔之美无须赘言
后者规模略小
但和山林、溪流的结合也别有风味
在留坝、镇巴、宁强
以及勉县南部、西乡南部乡镇可以看到
每年这时还会举办汉中油菜花节
团团最推荐前往洋县、勉县赏花
两地油菜花种植面积都不小
还有朱鹮、武侯等亮点可顺道一游
……
汉中的治愈感不只来源于春景
其中
汉中佛坪的大熊猫救护繁育研究基地
能体验近距离安静观察大熊猫的快乐
景区还是个天然大氧吧
吃着土生土长的野毛栗子
和野猕猴桃在山间行走
本身就是难得的休闲
据统计
汉中市境内共有陆生野生动物618种
其中鸟类405种、兽类142种
两栖类27种、爬行类44种
列入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28种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99种
除了绝美的自然风光
汉中老城、古镇的历史气息
也是这片土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三国迷来说
汉中的武侯祠一定是
不得不去的朝圣之地
武侯祠始建于三国时期
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勉县武侯祠与传统祠堂营建理念不同
坐南朝北
以表诸葛丞相克复中原
还于旧都的夙愿
祠中现存汉柏16株
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还有已走过400年光阴的古旱莲
每年如期绽放
虽花期只有十多天
但如云霞般盛开的满树粉红
总能让每一位赏花人驻足良久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
只有亲眼目睹石门栈道
才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汉中的石门栈道(褒斜栈道遗址)
是与长城、大运河比肩的
古代第三大建筑奇迹
这里不仅是摩崖石刻
“石门十三品”的诞生地
还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发成就了汉家基业
萧何月下追韩信
张良献计火烧栈道
曹操题“衮雪”
鸡肋斩杨修
……
这里也是古汉台
但昔日的行宫建筑早已损毁
建国后便在原址上设立了汉中博物馆
现为汉中市地标式建筑
徒步观览的过程中
再咬上一口酸香可口的菜豆腐
便成就了滋养
代代汉中人脾胃的最佳搭配
色香味俱佳
既是餐桌上的美食
又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核桃馍,小如瓷盏
色橙黄,味浓郁
入口香酥,回味无穷
油汪汪的红汤中
花椒和辣椒得以发挥出最强的功力
鱼肉的滑嫩鲜甜和花椒辣椒的
麻辣鲜香激烈碰撞
让鲜味的炸弹在口舌之间瞬间迸发
罐罐茶乃古羌族的遗风
人们用小罐盛水
放入茶叶,置火上煮熬
边煮边放入面糊
再加上清油,调以
茴香、藿香、生姜、食盐、
核桃、肉丁、鸡蛋花等调味品及佐料
清早或有客人来时
人们就煮茶以当早点而食用
提神暖胃,爽口宜人
此种茶食本为氐羌人生活习俗
流传至今长盛不衰
藤编是汉中民间手工工艺制品之一
历史记载起源于三国时期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由藤条编制而成
图案丰富、种类多样
以其细腻、坚实、富有美感
等特点令人称道
凝聚着汉中人民的
审美情趣和文化创造
见证着当地代代相传的生活美学
2021年
汉中藤编被列入第五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汉调桄桄产生于宋代,定型于元代
完善于明代,兴盛于清代
繁荣于民国时期
复兴、改革和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
现存传统剧目1200多个
它博采众长
吸收秦腔、川剧、碗碗腔之长
与汉中方言和民间音乐
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
唱腔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之美
又有陕南地方音乐悠扬委婉之美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镇巴民歌演唱时
往往一领众和,别具声势
山歌以爱情题材居多
有独唱、齐唱、对唱等形式
男声多用高亢嘹亮的高腔演唱
也可用豪放雄壮、节奏
自由的平腔演唱
女声则统一用平腔演唱
拖腔缠绵,委婉细腻
镇巴民歌于2008年6月
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传统音乐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汉江水流过三千年
我们终于懂得——
所谓“汉族”的浪漫
是油菜花海里的生生不息
是栈道凿痕中的铮铮铁骨
是每一碗面皮下
滚烫的人间烟火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