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陕西网讯(通讯员 马洁)“春风”十里不打烊,脱贫攻坚战正酣。走进留坝县,放眼望去,山上山下、田里地里到处洋溢着奋斗的味道,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
在武关驿镇武关河村,依着山地建着一长排食用菌大棚。这里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滋养着食用菌的生长,带动了当地食用菌脱贫产业的发展。来到大棚基地,韩鹏正和村民们一道忙活着装菌袋。大棚里排满了已经装好的菌袋,这些菌袋不仅是韩鹏致富的希望,也是很多村民致富的新路径。
今年34岁的韩鹏,之前一直在西安的星级酒店当经理,月薪上万元。但是,在韩鹏看来,繁华的城市并不是他的归宿,特别是一想到家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们还过着并不富足的生活,内心就难以平静,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回乡创业发展食用菌,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这里是个聚宝盆,优良的生态环境,勤劳朴实的民风,还有政府补贴做支撑,我有信心让大家伙儿都能富起来。”经过多次考察以后,他决定租赁村上扶贫互助合作社食用菌生产基地,组织村民种香菇。韩鹏不断摸索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翻木屑、装菌袋、上菌袋、检查菌袋,样样都亲力亲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基地运转已经逐渐走向正轨。
据了解,该基地占地二十多亩,采取“扶贫社提供生产设备、能人大户组织生产、贫困户入股参与”的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今年计划发展食用菌20万筒,目前已经有15户贫困户入股4.2万筒,可提供40多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在当地政府免费聘请的技术员现场指导下,村民在这里既能挣到不错的收入,还能学到香菇种植技术。
“之前一直都在西安那边打工,去年才回来,听说村上的食用菌基地要招人,我就过来了,每天能挣110块工钱,同等条件下比外县的务工费高好几十块呢,一个月算下来有三千多块钱,而且离家也近,还可以照顾到家人。”武关驿镇武关河村二组村民高德友告诉记者。困难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仅可以取得稳定的收入,也可以在家里照顾老人小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幸福。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留坝人,我也希望在我的努力下,能带动更多的老百姓一起致富、脱贫。”该村的村民尹强,也是食用菌基地除韩鹏外最大的股东。之前在北京工地干钢筋工近十年,年收入达十万余万。丰厚的待遇并没有动摇他返乡创业的决心,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跟韩鹏一起开启了创业历程。
“家乡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每天朝着理想不断奋斗的人,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是奋斗在时代前线的追梦人。”韩鹏的梦想在奋斗中不断升华,从最初帮助农民致富,到如今带领贫困户脱贫,他已经将造福乡亲作为己任。
谈及今后的发展,韩鹏豪情满怀,他说:“下一步准备完善配套设施,除了扩大种植规模,还想进行深加工,并打算通过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将食用菌基地做大做强,为乡亲们带来更多的实惠。”
“我相信只要辛苦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韩鹏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勤劳动诠释着对梦想和责任的坚守,奏响一曲永不停歇的“劳动者之歌”。
巧用乡情引“雁归”,培育致富“领头雁”。留坝创新性开辟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返乡创业模式,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催生了一批像韩鹏一样的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从业经验、营销渠道、创业意愿、故土情节的“城归”大军加入到了乡村振兴事业中。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