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陕南人也吃早茶 略阳古羌族精致料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晓通头条 / 略阳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陕南人也吃早茶 略阳古羌族精致料理

转载 2018/04/13 10:15: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华商头条 作者:汉中生活通 362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慧芳从凌晨4点起就开始忙碌,准备制作“罐罐茶”的各种材料。6点半,她的“羌英罐罐茶”准时营业,两间位于略阳县城的铺面不一会儿,就会被前来的食客坐得满满当当。直到中午1点半,略阳人的精致“早茶时间”才算结束。 


张慧芳传承的手艺不是别的,正是汉中略阳人偏爱的早餐——罐罐茶。不了解的人,乍一听会将罐罐茶和小罐茶当作一回事,实际上罐罐茶是类似于关中油茶的一道早点,茶叶是其中的一味重要的“调料”。略阳人的一天,都是从这一碗罐罐茶开始的。 


张慧芳在老家祖宅里保留了一套最传统的罐罐茶制作工具,同时她也在县城开了一家名叫“羌英罐罐茶”的早点铺。早点铺生意红火,许多人都以为“羌英”就是张慧芳的本名,许多老食客见到她,远远地就要唤上一声“羌英”。“随便大家怎么叫,只要大家喜欢我做的罐罐茶我就高兴。”于是,去“羌英家喝茶走”成了许多略阳人心底开启新一天的标志。 


自古以来,汉中的略阳、宁强等地都是羌族人的聚居地,罐罐茶从羌人的饮茶习俗演变而来,历经千年最终发展为一道羌族特色美食。随着时光的变迁,当地的汉人与羌人已经融合的并无二致,唯独罐罐茶作为羌族人特有的饮食习惯保留了下来。 


张慧芳说,在她的记忆中当地妇女们都会做这道罐罐茶。自己也是从小看着奶奶做茶,逐渐地掌握了这门技艺。罐罐茶的制作是用小罐盛水,放入茶叶,置于柴火上熬煮,边煮边放入面糊,再加上清油,调以藿香、生姜、食盐等佐料,再配上鲜肉丁、腊肉丁、炒鸡蛋、香菇、瓜子、花生、核桃仁、炒豆腐丁等十几种配菜,茶的清香与配菜的美味相得益彰。 


整个略阳县城有几十家经营罐罐茶的早点铺,张慧芳说,在略阳罐罐茶家家都会做,也略有不同。家里条件好的,配菜就丰盛些。条件差一点,也就做得稀一些。“以前农村通常是吃两顿饭的,早起喝上一碗罐罐茶,再配上用炉火烤酥的馍,就要进山做活了。” 


2013年,略阳罐罐茶传统手工技艺入选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慧芳也成为了该项技艺的传承人。同时张慧芳注册了商标,不断探索罐罐茶的市场化道路。“成了传承人责任就更大一些,我们店也是略阳罐罐茶的传习场所,大家可以到我这里来学习罐罐茶制作技艺。” 


羌英罐罐茶的名字越叫越响,不仅因为她这里味道好,价格实惠,最贵的罐罐茶也不过五块钱一碗,还因为她热情好客,有的客人一碗不够喝,她就免费再给人添上一碗,许多人因为常年来喝茶,也和张慧芳成了朋友。一年到头张慧芳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休息两三天,“我不想让爱喝罐罐茶的人失望。” 


许多略阳人在外打工,最惦记的就是家乡这一碗茶香。注意到这一点后,张慧芳从2016年开始在家尝试制作方便化的罐罐茶,让食客们可以用水沏开食用。“说实话,方便罐罐茶和你到店里喝还是不一样,但是已经是最接近的口味了。”张慧芳坦诚地说。许多在外的略阳人都通过微信购买张慧芳家的方便罐罐茶,张慧芳也为方便罐罐茶申请了发明专利。 


在张慧芳的老食客中有一位86岁的老奶奶,几年来,她的固定行程就是早晨坐五块钱的车到张慧芳店里喝一碗罐罐茶,再和张慧芳聊聊天打发时光。儿女不在身旁,喝一碗茶,和张慧芳聊聊天成了老人的一个寄托。“这几年都是这样,她天天来。只有一次,她生病了,问我能不能给她送一碗,我就抽空去了。”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奶奶还特意给张慧芳包了一个红包,叮嘱她一定要收下。 


张慧芳最“忠实”的食客是一位93岁高龄的爷爷,在老略阳人眼中,罐罐茶不仅是一道醇香味美的早餐,还是一道滋补的膳食,具有顺气、去寒的功效。“以前我们这里谁发烧了感冒了,多在罐罐茶里添些姜丝,热热地一吃,病也就好得差不多了。”张慧芳说。 


张慧芳坦言,自己目前也有一些困境。“现在店铺在略阳县城比较偏的位置,就算这样一年的租金也要4、5万。很多顾客是通过我的微信买,现在我们也没有自己的网店,顾客对方便罐罐茶的需求大了,生产还不一定完全能跟得上。” 


不过张慧芳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如果有可能,我希望2018年,能在停车方便的地方买个100平方米左右的铺面,装修成羌族风格,让大家来我这里吃得更开心,让我们羌英罐罐茶奔着百年老店的目标开下去吧。”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