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研究秦岭大熊猫,辛苦并快乐着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晓通头条 / 佛坪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研究秦岭大熊猫,辛苦并快乐着

转载 2018/05/03 13:52:4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陕西省森林文化协会 作者:汉中生活通-便民网 360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魏辅文与大熊猫

        “在陕西这么多年有很多难忘的事情,但最难忘的还是在野外的研究工作,那些追踪大熊猫的日子,很辛苦,也很快乐。”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来到秦岭开展大熊猫研究的魏辅文,已在秦岭山区奔忙了近20年。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其形象憨态可掬,深受人们的喜爱。大熊猫在分类上属于食肉目动物,但却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逐渐特化为以各种竹子为食。那么,大熊猫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的?另外,大熊猫濒危的原因和机制又是什么?这些科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此,以大熊猫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这些有趣的科学问题,为这一物种的科学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毕生的奋斗目标。”面对记者询问缘何与大熊猫结缘,魏辅文这样回答。

        1964年,魏辅文出生在重庆市云阳县,1980年,他考入原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生物系,随后又继续攻读动物学硕士研究生,师从大熊猫研究奠基人胡锦矗教授。研究生毕业后,魏辅文留校工作10年,并于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

        把人生的坐标和大熊猫的生存联系在一起,注定要甘守寂寞,注定要吃苦受罪。同大多大熊猫研究者一样,魏辅文带着破解科学难题的无畏与豪气,沉浸在寂寞的高山密林里,住山洞、喝山泉、吃糠咽菜,冒着生命危险,一年、几年、十几年,甚至终其一生,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2004年4月26日,为了促进国际大熊猫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佛坪自然保护区共同在群山之中的三官庙挂牌成立了秦岭大熊猫研究基地,这既是对秦岭大熊猫研究工作的肯定,也是对秦岭大熊猫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支持。从此,中国野外研究大熊猫在以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秦岭地区重点展开。魏辅文很幸运参与到对秦岭大熊猫的研究中,“秦岭是全国大熊猫种群密度最高的熊猫分布区,我们经常能直接观察到大熊猫,这里是开展野生大熊猫研究的理想基地”。

魏辅文定位监测大熊猫

        秦岭是美丽的,但在秦岭工作却是艰苦的。大熊猫生活在高山峡谷地区的竹林中,地形复杂,人往往很难直接跟踪观察,这无疑增加了研究的难度。魏辅文说,“虽然我们给大熊猫佩戴了GPS项圈,使得野外工作变得相对容易一些,但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野外跟踪研究大熊猫仍是一项很艰辛的工作。”比如,每年3月是秦岭大熊猫繁殖交配的时间,也是科研者收集数据的重要时期。据魏辅文介绍,大熊猫的发情交配(聚集)期一般会持续一周左右,于是他们就要经常冒着恶劣的雨雪天气对其开展持续的跟踪研究,“很多时候完全靠着意志力在坚持,我们也是克服了很多困难,坚持野外研究这么多年”。

        对于秦岭大熊猫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魏辅文坦言要感谢前辈的无私付出。“从在秦岭蹲守13年,到《大熊猫自然庇护所》《最后生存的机会》两本书的问世,潘文石教授使秦岭大熊猫的研究工作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并促成秦岭大熊猫保护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还有雍严格主任,他的研究成果举世瞩目,使佛坪成为继卧龙之后中国第二个大熊猫生存的标志地。”

        如今,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魏辅文认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对大熊猫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重要的保护工程。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山脉,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东洋界和古北界动物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孕育着独特的秦岭动物生物多样性。据目前的科学研究显示,秦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物种都具有独特的形态和遗传结构,与四川分布的同物种明显不同。就大熊猫而言,秦岭大熊猫在约30万年前倒数第二个冰期就与四川大熊猫种群发生了分歧,具有独特的种群历史和遗传结构。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