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回到老家镇巴,于我而言既熟悉又有点陌生,在外飘了五年光景最终回到家乡,总有种恍恍惚惚之感。
走过熟悉的街道,逛逛熟悉的心连心超市,再和三两个好友相约登上黑虎梁,从高中后面小路上山,再直下柳林沟,汗湿衣襟反倒觉得痛快。小编是一个怀旧的人,于是想起了第一次爬华山的经历。
那是2014年的清明节了,同行九人,年少无知,提前没有规划借着一股冲动劲就去了。无知在不懂得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导致冻得实在坚持不了又没预算租大衣连夜下山。也不知道上山最值得去欣赏的是什么。导致遗憾而归,腿“瘸”了一星期。
华山最值得提的其中之一便是日出了,还有那惊悚的长空栈道。而自己个人经历记忆最深却是一路石梯每隔一段就有的服务站点,好奇矿泉水和方便面等等这些物资是怎么来的,而且越是往山上走这些东西的价格也越贵。对于一碗泡面19.9元的价格表示不满,认为是坐地起价。后来听朋友说才知道了“挑夫”这个职业,就能理解物价高昂了,也惊叹于这个行业劳动人民的伟大。
如此险要的石梯,我们两手空空走起来也要小心翼翼的,何况是负重一百多斤。
回去之后的几天,自己发了一条记录此行的朋友圈,却遭到一位朋友无情批评。当时深觉委屈,过后细想却是话丑理端。他告诉我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每下降0.6摄氏度。告诉我作为镇巴人上华山就应该去走走镇巴独臂挑夫何天武走过的路,感受他那坚韧伟大的魄力。
惭愧的是我从未听说过此人,于是在网上搜索才知道原来我们汉中有一位如此厉害人物。2002年开始在华山做挑夫。据了解,2002年至2014年期间,何天武每年要登顶华山300次以上,每次平均负重超过百斤。另外在下山时还会顺道捡点破烂卖,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总是能在华山看到何天武的影子,凭借多年的爬山积淀,47岁,零基础的他在陕西省第六届残运会勇夺5000米金牌和1500米银牌,实乃真汉子。
而后每看过那位朋友批评性的评论,都觉得羞愧不已。希望以后有机会再登华山。一时兴起问起好友,她们竟也不知道此事。于是便想随手一写(文笔一般多多见谅),想让更多的老家人知道我们汉中英雄的故事。希望未来的我们懂得知难而上,不被磨难所打倒ლ(╹◡╹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