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烈日炎炎的八月,在陕西汉中市勉县周家山镇黄沙社区中奥特色小龙虾养殖基地里,一只只鲜活的小龙虾正在明镜般的池塘里畅游,虾农坐着划艇在网格状的池塘里穿梭。
在勉县周家山镇黄沙社区6组见到建档立卡户刘新安时,他正在虾塘里下笼。“我早上六点多就来塘里打虾了(捞虾),现在正是龙虾上市的季节,要货比较多,每天下午下笼子,第二日早上再打虾、捡虾,在这里做活,我一月能拿2100块钱,比我收谷子种庄稼好太多了,所以再忙都不觉得辛苦。”
“每天有70元的务工收入,还可以在教学基地里免费利用虾苗、饲料学习养殖技术,年终还有分红哩!”炎炎烈日下,老张的汗水湿透了衣背,但却丝毫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养好虾是他家的希望。
老刘本名刘新安,叫着老刘,其实并不老,也才53岁,或许是常年为家操劳,让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老一些,老刘家3口人,以前老刘的儿子在外打工,一个月挣三四千元,日子也算过得红火。可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在外打工的儿子被告知精神异常,时常恍恍惚惚,记不住事也认不到人,性格也逐渐暴躁,发作时,脾气暴躁,精神异常,打人摔东西毫无征兆,后经医生检查得知,儿子患上精神类疾病,治病求医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祸不单行可能指的就是老刘家,本已艰难的老刘家,妻子却患上癌症。说起家中不幸,老刘默默低下了头。
从此,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老刘一人的肩上,收入也仅靠家里2亩庄稼地,一年到头靠天吃饭,风调雨顺能有个2000斤谷子,收入恓惶得很。
2017年,苏陕协作的春风眷顾着这片土地,通过“海勉”对口协作,勉县中奥农业发现有限公司落户周家山镇黄沙社区,一个占地200余亩年产15万斤的集龙虾养殖、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农旅融合为一体的小龙虾特色养殖乡村田园综合体建成运营,一个“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在村上迅速传播,春风化雨的脱贫浪潮迅速席卷黄沙社区50户人家。
“自从去年11月养殖基地建设以来,老刘就到基地务工,已经快一年。他见证了养殖基地的从无到有,从泥田到池塘的蜕变,也慢慢学会了小龙虾的投放、饲养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养殖基地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计划面积将会达到500多亩。
目前,占地212亩、年产小龙虾15万斤的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现建有养殖池塘11个、虾苗苗种配套基地1个、厂房1500平方米及场内道路、水循环系统等设施。同时,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企务工、收益分红三种奖励分红机制,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稳定增收。
现在基地已经流转12户贫困户13亩的土地,按照每亩1000元标准给与补助,吸纳50户群众进基地务工,其中贫困户17户,年人均务工收益达1.2万元。”中奥特色小龙虾养殖基地董事长孙文荣介绍到。“同时,公司将开启勉县“稻虾连作”新模式,通过引进技术及实验,将“稻虾连作”模式推广到周边农户,在公司给予技术、种苗的支持下,贫困户放心养殖,公司回收成品虾对外销售,从而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生活就像地里的庄稼,不能这一茬倒下了、绝收了,下一茬就不种了。”老刘坚强面对一个个灾难,用笑脸让苦难的家走出困境。
来源:汉中身边事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