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刚刚立秋,空气中还残留着盛夏的暑气,大多数人都还在避暑纳凉,留坝县金水湾移民安置区的一户安置房内,一位30出头的年轻人正忙着擦窗户、拖地板、清垃圾。“打扫完卫生,我就准备搬进来,住上安全的新房子感觉真是太棒了。”满脸的汗珠也掩盖不住贫困户靳宏亮内心的喜悦。
靳宏亮是留侯镇桃园铺村的贫困户,父母年龄都大了且都患有疾病无劳动能力。之前一家三口挤住在一间破旧的土坯房里,靳宏亮没上过学,也没学过技术,打零工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更别说是修房买房,改善生活环境了。
转机出现在2013年,精准脱贫集结号吹响开来,靳宏亮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纳入到移民搬迁的范围,享受到了7.5万元的移民搬迁政策,在县城安置点购买了一套安置房,今年,靳宏亮又用7500元的装修补助添置了床、桌椅、灶具等生活用品,还在墙上挂上了几幅装饰画,家里摆放的整整齐齐,让新房子有了家的温馨,彻底了改善了居住环境。
在留坝,跟靳宏亮一样,通过移民搬迁开启新生活的全县共有217户。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县严把“应搬尽搬、确保脱贫、项目安全”底线,高度重视移民搬迁工作,将全县需要搬迁的群众都纳入到移民搬迁的范畴,同时,及时兑付扶贫搬迁补助、装修奖励补助,最大限度减轻搬迁群众建房资金负担,让贫困群众早日入住新居、开启新生活。
“上楼回家,下楼上班”、“门口上学、楼下休闲”,这是紫柏街道办事处青羊铺村贫困户郑英的真实生活写照。“月工资2000元左右,活不重,既照顾了家,又挣了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起搬迁后的幸福生活,郑英感慨万千。
进了城,家里花销多了,地方生疏,活也不好揽,这是进城前,郑英最大的顾虑。而如今,安置点的社区工厂成功落户,一下子解决了她所有难题,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学校后,郑英就到社区工厂做工,下班后,还能带着孩子在金水湾花海散散步,生活惬意无比。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为了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该县大力开展以“宜居、宜业”为主题的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安置点“大配套”项目建设,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医疗、教育和就业等服务保障问题,着力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在移民点的选址上,更以“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为原则,选择交通便利、商贸繁荣、就业岗位多的地点,保证移民群众的就业发展和生产生活。
同时,通过各类劳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岗位、提供小额贴息贷款、入股扶贫社等方式引导和扶持搬迁户就业、创业、发展产业。此外,全力实施苏陕对口协作项目,不断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并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就业富民为先导,把发展社区工厂与实施脱贫攻坚深入对接,扎实推进就业式精准扶贫,切实发挥社区工厂对贫困人群的造血功能,千方百计在搬迁社区创办社区工厂,把“挪穷窝、挖穷根、避险情”与“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步思考、一体谋划,走出了一条“兴办社区工厂,助推就业扶贫”的新路子。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有了家,才有了遮风避雨的港湾,搬迁后的群众定会在温暖的港湾里,越来越幸福。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