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新集面皮,不得不说的南郑特色小吃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南郑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新集面皮,不得不说的南郑特色小吃

转载 许丹2018/11/02 15:40:3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汉中便民网 4945 阅读 0 评论 9 点赞

有没有一个城市像陕西汉中一样全城各处都是一种小吃?

一碗白米磨成浆,

上笼分钟溢清香。

姜蒜辣椒不可少,

吃了一张又一张。

热面皮,在汉中就享受着这样的殊荣。

日前,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来到咱们汉中参加汉中旅游形象大使总决赛,在尝过了汉中面皮后也一直赞不绝口。

吃汉中热面皮一定要趁热。

早晨刚出笼的面皮摊开,划上一两刀,放在调好的料碗里,

吸嗦嗦几大口,啧,美上天!配上汉中的菜豆腐,一天的幸福感都足了。

一旦长时间没了它,就会象小孩子没了娘一样,心心念念的,总觉得生活里缺少了什么,想得慌!

一近年关,不管是出差的、求学的,还是在外打工的回到家乡。

一下火车、汽车,就巴巴地瞅准了面皮摊,迫不及待地冲上去,随便把行李一撂,先吃上一两碗才出笼的面皮,然后再说别的事。

仿佛随着口舌间的享受,一切出门在外的烦恼以及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便也都烟消云散了。

关于面皮的起源

面皮起源于古南郑并已有千年历史。

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

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

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关于面皮起源的传说就有好几个版本。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上世纪70年代,勤劳勇敢的南郑人——特别是新集人,就开始陆陆续续偷着出去,在全国各地打着“汉中面皮”的牌子,常年累月经营面皮饮食。

8O年代以来,毎到春节前后,火车站最显眼的就是背着竹笼的人流。以后,运输公司在新集开设了新集至西安等地的班车,专门春运面皮大军。

面皮的做法

汉中面皮,从字意上来理解,都会认为是面食。

事实上,汉中面皮一般是用大米做的。汉中人叫面皮,西安人叫凉皮,也有叫米皮的。

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上笼蒸成薄皮儿,趁热抹上菜籽油,切成条状,依个人口味调入油辣子、味精、精盐、醋、酱油、蒜泥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

亦可置于通风处降温后凉拌(当地称冷面皮或凉面皮)。配菜(底垫子)主要有黄豆芽、土豆丝、芹菜、菠菜等时令小蔬,口感软糯,香辣。

在汉中,城固面皮、勉县面皮、西乡面皮、洋县面皮、镇巴面皮等各县区各有自己的特色,分别代表了汉中面皮的不同流派,极大丰富了面皮的风味。

从八十年代的一角伍分一碗,到九十年初期的一元五角,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三四元一碗。

不但在集镇上、巷子里或者沿街大小餐馆、夜市小吃街都有汉中面皮的存在。还成了大小宾馆,酒席宴会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

不管你住在汉中的那片区域,城南或是城北,幺二拐还是当铺巷,都有一家面皮店,用自己独特的味道,吸引你的味觉。

每一家面皮店,都会有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的去品尝,去回味,去传播。

如今,陕西面皮的制作工艺,于2011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尖上的中国》里的上榜美食。

全中国乃至更多的人也知道了秦岭之南,汉水流域古老的三国汉中城,有一桩叫面皮的美食。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汉中文化也将以它独有的特质,向全世界逐渐靠近。

在众口难调的现代化都市中,面皮的调配和汤汁也更加味美鲜香,品种也是越来愈丰富。

有面筋面皮、大米面皮、红薯面皮等等。宽、窄、薄、软任你咋挑剔,总有一款会吸引你的舌尖。

但不管时光如何变迁,心中的故土从没远离。

每个远方的游子,也许总有那么一刹那,会忽然念起一碗面皮,念起一段往事。任由两行滚烫的泪,堵在喉中隐隐哽咽。不管是酸楚的甜蜜的,都会有滋有味的一并咽下。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