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以下为正文---
汉中天坑群第六次国际联合科考以前五次科考成果为基础,以洞穴探测为中心,开展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旅游地质等多方面调查,取得了重大进展。
天坑群第六次国际联合科考成果座谈会上,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洪增林作了题为《汉中天坑群多元价值体系构建》的主旨演讲。报告聚焦天坑价值与应用,重点探析了汉中天坑群生态经济价值、生态社会价值、生态人文价值,提出多元价值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一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把生态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汉中天坑群的环境生产力要素,着力构建“天坑+”的生态经济价值体系;二是依托汉中天坑群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一江清水送京津”的战略地位,着力构建生态社会价值体系;三是充分利用汉中天坑群区域的文化优势,有效整合其特有的宗教信仰、自然崇拜、尊生观念及生态伦理,建立天坑群区域生态人文价值体系。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兰新哲副厅长对省地调院实施的汉中天坑群项目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工作开展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以汉中天坑群国际研究基地为载体,加大加强汉中天坑群科学研究深度;二是以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为中心,持续开展岩溶地质多学科交叉科技创新研究;三是以汉中天坑群这一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为科普对象,做好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工作。
国际洞穴联合会副主席、捷克洞穴协会主席兹德内克·莫提契卡介绍了本次中捷联合科考成果。捷克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迈克·菲利皮介绍小南海地区相关地质工作进展。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陈伟海研究员作了《中国的岩溶景观与洞穴》的主题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李荣社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杨建华教授、长安大学李荣西教授、陕西理工大学周天华副教授分别围绕此次国际联合科考成果作了交流发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联合科考尤其是对小南海地区最大的地下洞穴系统-“天星岩”和“伯牛天坑”地下系统进行的的考察成效显著,为摸清小南海西部地区的地下洞穴系统连通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次联合科考的圆满结束,标志着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即将开启汉中天坑群多元价值体系研究与应用的新篇章。
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兰新哲,国际洞穴联合会副主席、捷克洞穴协会主席兹德内克·莫提契卡,捷克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麦克·菲利皮,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洪增林,副院长黄建军,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陈伟海,以及捷克洞穴协会、省林业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汉中项目特邀企业、省地调院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中外学者、专家技术人员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历时3年、连续6次的汉中天坑群大型科考,初步揭开了汉中天坑群的神秘面纱,探明了天坑的基本类型、分布特点、成因机理等。在此基础上,省地调院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汉中天坑群区域内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力度,推动地质资源向地质经济转化,把地质科研工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助推当地绿色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步伐,为陕西“三个经济”建设贡献地调力量。
来源:三秦地质
点击上图进入便民网免费发布信息!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