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这位女校长真不简单!这所学校真火爆!
转载
许丹于 2019/12/13 15:53:0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汉中便民网
93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1月21日,汉王镇第三期“农民夜校”开课了。)
立冬后的汉中寒风凛冽,晚上6时,天空飘着雨夹雪,路上行人行色匆匆,这个时候多数人窝在家里取暖。
然而,在汉中市汉王镇村委会的“农民夜校”却座无虚席,热闹非凡。为何这里的群众却独爱“农民夜校”,开启晚上的“学习模式”?
带着几分好奇,笔者来到了汉王镇的“农民夜校”。
朱丽瑞,是汉王镇扶贫就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校长,也是承办该农民夜校的负责人。
农民夜校叫“校”,却没有固定校址、没有固定老师、更没有固定教材,全凭讲课人丰富易懂、有趣生动的语言。近两个小时的课程包括了志智双扶理念、就业扶贫、猪瘟预防技术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
“每次有课我早早的来。既能了解国家新出台的政策,又能消除个人陈旧观念、开阔眼界,如果不来上夜校,这一两个小时也就在家把时间消耗了。”该村贫困户马丽昀来听课时这样说。通过农民夜校的学习和参加了就业技能培训,她从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变成主动学做手工艺品的自强女性。现在,她每月靠销售手工艺品可增收近千元,并积极参加了汉王镇第一届手工艺大赛,还获得了三等奖。
一技在身,能抵千金。本着“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汉台区人社局在汉王镇开展了“扶技+志智双扶”新型培训模式试点工程,围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大胆探索“夜校+技能+X”的培训模式,成立了扶贫就业技能培训学校。开设家庭手工编织、家政服务、农村电商、钢筋工、泥瓦工、农业种养殖技术等扶贫专业课程。借助“农民夜校”这个学习平台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村民树立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激励贫困户靠双手和才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白天忙农活,晚上读夜校”已成为汉王镇群众的生活新常态,有效弥补了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其自我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升。截止目前,共累计开班3期36班,培训农村劳动力2100余人次,引导创业就业400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0余人,人均每年增收2万元。
“有了夜校后,我们村的风气好了。吵架、无事生非的少了;打牌、无业游民开始务正业,我们说话也好使多了,管理起来更方便了。”汉王镇光华村党支部书记文保安谈到现在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农民夜校弘扬了社会新风尚,不但助力乡村美丽建设,村里干净整洁,邻里和谐家庭和睦,家家户户鼓起的“钱袋子”更是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
光华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柑橘,但每家产量各不相同。“2018年12月份,农民夜校在我们光华村开班了,我很好奇听了一堂课,没想到感触很深。尤其老师讲到习总书记用“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9个字勾勒出职业农民的鲜明特征,才知道自己连农民都没有做好。原来“职业农民”和“身份农民”还有这么大的区别”。今年39岁的张国兴,是光华村五组的贫困户,父母常年患病需要吃药维持,没有收入来源,媳妇意见很大,他干脆就破罐子破摔, 说起曾经自己的家境囧状,他显得不好意思起来。
“以前不知道干什么,家里条件这么差,也没想过去改变。”张国兴通过“夜校”的学习愿意参加技能培训,也掌握了更多柑橘种植技术。他家有4亩桔园,“今年橘子收成好,亩产8000斤左右,在我们这算中等水平。一斤收购价1.3元,也不愁销路,今年可增收3.5万元左右。”他一边忙碌着往车上装柑橘,一边兴致勃勃的说。
从农民夜校第一次开课,只有24名群众,到现在前来培训的人数屡创新高,有的需要在过道里加放小板凳,甚至有的群众站着也愿意来听课。
朱丽瑞介绍说:“农田播种的时候,专家讲怎样种好田、管好田,柑橘采摘过后,专家会讲还能套种哪些作物增加收益。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文明礼仪等内容,我们鼓励群众“发声”,自己讲身边的感人故事,让他们参与进来互动。”
每年7、8月是水稻病虫害的高发期。尤其今年,汉王镇七曲村受水稻病虫害影响比往年严重,有些群众种植的水稻甚至面临减产、绝收的危险。7月8日,农民夜校邀请到了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张文明,在七曲村特别开设了一节“理论+实践”“课堂+操作”的水稻病虫害防治相关课程,群众都从自家地里带上水稻,在课上争先恐后地向专家提问,现场解决病虫害防治难题。夜校结束后,第二天,专家再次进田间为群众答疑解惑。
农民夜校为啥这么“火”?紧贴群众需要的课程内容和接地气的授课方式,是农民夜校广受好评的重要“法宝”。不但请来了经验丰富的专家,还有有着乡土情怀的镇村干部,当地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也“借台唱戏”,给大家传授致富“金点子”。
群干村返乡创业青年殷治华,是华凯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主营黄花菜、无茎豆、奶油南瓜的种植、销售。从2016年初村民质疑不敢种,到如今黄花菜成为全村致富的主导产业,殷治华不仅免费发苗、免费技术指导,还收购村民采摘的黄花菜进行加工。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有效带动了17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黄花菜,已成为该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菜”。
农民夜校在各村开班时,殷治华无论多忙,都会到场和村民们讲解黄花菜、无茎豆、奶油南瓜等农产品的科学种植方法,还介绍他的公司和主营业务,消除群众对找不到市场的担忧。课还没讲完,其他村听课的群众纷纷互留电话,想着明年也转变思路,跟着他一起脱贫致富。
(来源: 汉中发布)



点击上图进入便民网免费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