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我发展天麻产业多年,目前在技术、市场、人才方面出现了困境,希望通过学习开辟新路径”。
“我的合作社和产业规模小,技术和销路都成问题,急切想通过培训找到解决的办法。”
“我想多结交朋友,分享我的经验与市场,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近日,在市农广校举办的2021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预备会”上,学员们争相畅聊,培训现场已然成为大家学习知识、开阔思维、拓展人脉的平台。
围绕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做大做强全市特色产业,市农广校以返乡创业人员、农民企业家等为重点,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截至目前,共培训500余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我们村建成了1300亩稻渔种养基地,效益很好,稻谷收购价比一般稻谷高15%,加工后的大米每斤卖到5至12元还供不应求。下一步我们计划注册商标,做响稻渔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11月25日,在城固县龙头镇六一村稻渔(鸭)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村支书肖少华兴奋地说。
肖少华坦言,顺利发展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市农广校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通过培训,农户们的种养殖技能有了大幅提高。
汉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稻渔综合种养是一项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互利共生的朝阳产业。今年,在汉中市政府提出《关于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后,市农广校积极响应,组织全市100余名高素质农民到汉台、南郑等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现场教学培训。
除稻渔综合种养外,市农广校还围绕全市“3+4+N”农业产业布局,自11月初采用分段集中学习方式,展开一个农业生产周期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新型农业主体带头人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全力打造“茶、菌、药”单项“冠军产业”。
“我们从优化培育模式着手,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本着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通过广泛调研开展菜单式培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市农广校校长晏枫介绍,培训内容紧贴汉中市特色产业,以国家政策、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营销、农民手机应用技术及电商、直播带货等内容为主,开展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让农民在掌握农业生产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课堂理论教学,我们还把培训搬到田间地头、农业示范基地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增强了农民培训的可操作性。”晏枫介绍,按照“理论+实践+N”的培训模式,培训班采用 “面对面+手把手”“田间地头+流动课堂”“互动交流+答疑解难”“实地调查+现场指导”“学习平台+视频讲解”等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及时快捷地传递给学员。
在洋县龙亭田园生态种养殖示范基地和南郑区梁山镇花英家庭农场,负责人从荷塘套养牛蛙、稻田养泥鳅与甲鱼、牛蛙产品深加工、观光旅游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学员们听得认真,看得仔细,纷纷表示只有根据地域环境与地理条件打造的产业体系,才能促进现代农业与田园旅游业的有机联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2月2日晚上,窗外寒气袭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教室却热闹非凡。“在产业振兴中,应该大力推广机械化和科技化,培育新型专业农民。” “都说农业苦、农业难、农业不挣钱,我就要干给大家看。”“我爱人是土壤改良专家,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联系我”……蔬菜班的学员们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创业与梦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温情的分享。
成功的培训离不开贴心的后勤保障,“我们的培训不收取任何费用,吃住行一条龙服务,还免费发放资料和教材。”晏枫说,为方便管理,每个班都成立了班委会,配有班主任和学习委员,为学员们创造了一个温馨便利的环境,让学员能够放心学、用心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11月24日,在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的永定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永定正组织工人生产袋料食用菌。
“由于缺乏经验、没有一技之长,我还当了几年的贫困户。后来通过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学会了中蜂和食用菌等种养殖技术。”王永定说,通过不断的培训,他掌握的本领越来越多,如今已建起设施大棚80座,栽培猴头菇、香菇等30余万袋,年收入超过300万元。不仅自己脱了贫,还把所学的种养植技术教给村民们,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像王永定这样的学员在我市还有很多,随着培训工作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技能,提高了素质,并把所学化为所用,真正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刚刚结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上,学员齐兴翠分享了她的心得,“为期4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我学到了统筹和组织能力、稻渔综合种养殖技术,也被种植大户的创业热情和实干精神所感染。发展农业产业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在肥沃的土地里种出笑脸、种出黄金。”
学员张春梅也表示,通过多次培训,让她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维,对未来有了更好的规划,“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有信心把自家樱桃园内的品种丰富到150种左右,建立一个中华樱桃基因资源库。”
“只有培养出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才能让更多的真金白银装进老百姓的口袋。”在晏枫看来,汉中在农业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上仍任重道远,后期将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种养殖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