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本土糕点申遗!他把一块桃酥烘焙成“汉中伴手礼”!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晓通头条 / 全市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本土糕点申遗!他把一块桃酥烘焙成“汉中伴手礼”!

转载 许丹2025/05/14 17:17:3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汉中日报 4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刚刚开业的千里酥面包博物馆

需要耗费心力扩大宣传

千里酥传统糕点制作技艺正在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这关系到品牌的未来传承与发展

还有西乡门店的装修升级工作

也在紧张推进中……

对彭龙华来说

这个5月是极为忙碌的


提及“千里酥”,大多数汉中人都很熟悉这个品牌从最初仅20平米的桃酥小店起步,一路发展壮大,如今门店已遍布汉中、西安、宝鸡、广元、南充等地。承载着32年岁月故事的“千里酥”,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汉中这座城市的美食名片。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新汉中人”、陕西龙溪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彭龙华的传承与创新。


“千里酥”的故事,需追溯至1993年。那一年,彭龙华的父亲带着妻儿来到汉中,凭借着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在汉台区挂匾巷开起了一家桃酥小店。他坚守传统工艺,精心挑选每一份原料,用心揉制着每一块桃酥。这份对品质的执着,很快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小店在汉中逐渐扎了根。

2004年,18岁的彭龙华从父亲手中接过经营的重担。作为第四代桃酥传人,他从小就站在土灶台边,看着父母不停地揉着面团。

“他们对品质的执着和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深深感染了我。那时我就暗下决心,要把这个家庭小作坊做出名堂。”彭龙华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万千。当时的店里产品品种单一、口味单调,他毅然只身前往上海,学习其他烘焙产品的制作工艺。学成归来后,他增加了6个产品,一天的销售额从原本的1000元飙升到1万多元。


此后,“千裡酥”稳扎稳打的开始在区域市场做行业扩张,陆续在汉中周边县区及邻市开设门店。

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彭龙华也深知创新的必要性。一方面,他注重保持传统工艺的原汁原味,确保每一块桃酥都能传承祖辈的味道;另一方面,他积极推动产品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2020年,他们在铺镇工业园区建成8000平方米的10万级净化车间,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不仅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新汉中人”,彭龙华最初也对汉中的文化感到陌生。然而,随着与这座城市的深入接触,他逐渐领略到汉中的独特魅力。“汉中文化源远流长,它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情感。”彭龙华说。

于是,在产品创新研发中,他们非常注重将本地的优质原材料融入其中。带着汉中泥土芬芳的食材,经过精心的烘焙工艺,变成了一块块美味的桃酥、面包,传递着汉中的味道与情感。


走进近期刚开业的千里酥面包博物馆,只见馆内产品琳琅满目,顾客往来如织。消费者李女士笑着说:“千里酥的桃酥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它的味道一直没变。现在还增加了仙毫桃酥、天麻桃酥等,很适合作为伴手礼送给亲朋好友。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馆内有不少汉中特色,天汉楼形状的绿豆糕、洋县黑米制作的吐司、上汤娃娃鱼粽子、油菜花饼等。“在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融入了满满的汉文化元素,还注重突出汉中的人文特色,就是希望每一个走进面包博物馆的游客能快速认识汉中。”彭龙华介绍道。


如今,汉风国潮的包装设计、全年龄段的创新产品,让千里酥不仅是汉中人的情怀,更成为外地游客来汉中必打卡的美食。


“一路走来,我们有过资金短缺的艰难时刻,有过市场竞争的压力重重,也有过技术瓶颈的制约,但我们都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对烘焙事业的热爱逐一克服,也非常感谢‘汉中温度’助力企业发展。”彭龙华表示,未来,他期待能继续深耕汉中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研发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质健康食品,让更多的人通过千里酥了解汉中、爱上汉中。



 记者手记 

“千里酥”曾是20平米的桃酥小作坊,在彭家父子的传承与创新下,已蜕变为一面行业旗帜。从传统坚守到工艺革新,从产品单一到多元发力,它以品质立身,以创新破局。资金紧张、竞争激烈,挡不住其扩张步伐;面包博物馆、非遗申报,又展现文化担当。这不仅是企业的成功,更是传统美食走向现代的生动注脚。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