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四月,略阳县白水江镇的山峦染着新绿,漫山遍野的生机里,一缕醇厚绵长的醋香随风飘散,悄然唤醒人们沉睡的味蕾记忆。循着香气,踏入非遗工坊,年逾六旬的第三代非遗传承人焦永虎正俯身劳作,他布满老茧的双手灵巧翻动着原料,指尖与谷物摩挲的沙沙声,恰似一曲古老的酿造歌谣。
这份萦绕千年的醇香,源自唐代的古法技艺。铁佛寺老陈醋严格遵循传统固态发酵工艺,从选料到成醋需耗时月余方能酿成。近日,这项凝聚着匠人们智慧与坚守的技艺,入选汉中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醋曲是魂,没了它,这醋就没了根。”焦永虎说。这些经月余发酵的醋曲,表面凝结着细密的菌丝,散发着独特的谷物芬芳,为老陈醋注入灵魂风味。
在弥漫着发酵气息的工坊里,温度与湿度的微妙变化,熏焙时火焰的明暗跳跃,淋醋的水流节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焦永虎凭借四十余载经验精准把控。“我们坚持纯粮酿造,选用山泉水,绝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焦永虎边说边搅动着醋胚,动作娴熟而专注。
历经岁月更迭,铁佛寺老陈醋的酿造工艺完整保留着传统固态发酵的精髓:精选颗粒饱满的玉米、高粱、小麦等,引入清冽甘甜的山泉水浸润,再经“选料—拌料—发酵—陈放—蒸料—熏焙—淋醋”等严苛工序,月余淬炼后,方能让谷物蜕变成琥珀色的琼浆。
由于坚持传统工艺,焦永虎的年产量仅在4吨左右。但正是这份“慢工出细活”的坚守,让铁佛寺老陈醋形成了“酸而不冲、香而不郁、甜而不腻、绵而劲道、味鲜持久”的独特风味。当地村民董存喜吃了五十多年,提起这醋仍赞不绝口:“这醋酸而不涩,回味绵长,是记忆中的老味道。”
这项凝聚着数代匠人心血的技艺入选非遗名录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焦永虎表示,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尝到真正的古法老陈醋。
如今,他手把手教导新一代传承人翻搅醋胚、辨别醋曲品质,将祖辈的技艺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让千年酿造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这种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让古老的酿造智慧得以完整保留,同时也为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
当夕阳为醋缸镀上金边,新酿的醋液在静默中继续沉淀醇香。匠人们以手为笔,以心为墨,在这方飘着醋香的工坊里,续写着非遗技艺的当代传奇。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