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两市四县交界处—佛坪大河坝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晓通头条 / 佛坪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两市四县交界处—佛坪大河坝

转载 2018/05/19 14:30:0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佛坪旅游 作者:汉中便民网-汉中生活通旗下网站 5003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北来的椒溪河与东来的蒲河、汶河在佛坪县三河口相遇,汇聚成滔滔大河一路南奔,在佛坪县、安康宁陕县、石泉县和洋县交界处的连绵大山脚下,冲刷出一片局促的坝子,人们唤作大河坝。

有山有水的地方总让人向往,大河坝也不例外。连绵起伏的群山将大河围拦起来,迫使大河在这里绕了个大湾,汇聚成一泓深潭。群山的丽影倒映在深潭里,使河水愈加清澈,就像一面宝石蓝的镜子,里面有巍峨的峰顶,有黛色的松柏、清脆的竹林和红的黄的紫的粉的叫不出名字的山花。当然,还有山顶刮过来的野风,总会弄皱这一湾河水,那些大大小小的涟漪一圈圈漫过河面,惊飞了那些嬉戏的水鸟。

沿着大河,人们在山脚下修筑了房屋,形成了人头涌动的集市,热闹非凡。其实,当地老人说,大河坝的鼎盛只是近十几年才有的光景。原来的大河坝山大沟深,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是一个鬼不下蛋的地方。人们靠着横梗在大河上的一条破木船,来往于东面的宁陕县梅子镇和南面的石泉县两河镇。至于到西面的洋县和北面的佛坪县城,则需要翻越无数座高山,才能到达。

在西行洋县的路上,有一大片连绵起伏的险峻山峰,在那片山峰的最高处,有一座大名鼎鼎的遗址……铁瓦寨,它见证了大河坝远去的苦难,也记住了一个叫做呼延学瓒的英雄。

明孝宗年间,一个姓呼延的朝廷武将被奸贼所害,带着家小和部下一路逃奔到秦岭,落脚到大河坝和洋县交界处的茫茫大山中。呼延将军想到奸臣当道报国无门,就要学梁山好汉占山为王替天行道。于是改名呼延学瓒(他的先人应该是梁山好汉呼延瓒),在主峰修建了总寨,周围山峰依次修建了娘娘寨、木城寨、擂鼓台等军事要塞。因为主峰奇高,普通泥瓦经受不住凛冽山风的肆虐,呼延首领就盖上铁瓦,遂称山寨为铁瓦寨。呼延寨主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得到民众拥护,宁陕、石泉、洋县、佛坪多地为呼延寨主所有,势力日盛。朝廷恐惧,多次围剿,皆大败而归。后来,朝廷听说呼延学瓒母亲信奉佛教,而呼延学瓒又极其孝顺,便在铁瓦寨的山脚下修建了一座寺庙。派了官兵化作僧人,引诱呼延学瓒下山朝拜,伺机捉拿呼延学瓒。那一日,呼延学瓒陪同老母亲到红花寺进香朝拜,甫一叩头,就被扮作僧人的官兵一刀斩去了头颅。据说,那倔强的头颅在地上滚动,竟然用热血画成一朵凄美的红花,赫然显现在寺庙内,后人便将那夺取英雄头颅的寺庙称作红花寺。也听说,铁瓦寨被付之一炬,大火正正燃烧了三天三夜,而那铮铮铁瓦在夜空中通红如炬,如染了红晕的残月,如夕阳下血红的残阳。

曾经巍峨的铁瓦寨已随岁月老去,只有残存的几片铁瓦和曾经堆砌城池的石头静谧无语。站在铁瓦寨的遗迹上,听山鹰振翅列列,在山间啾啾而鸣。看云雾缭绕,从寨门后的绝壁上冉冉升腾。看那一只风化剥蚀的石碾和石臼在坍塌的寨门角落里寂然静卧。岚风劲吹,呜呜咽咽,似刀枪斧钺沉闷的撞击,似大口饮酒啖肉的鼎沸,又如英雄喂叹号令的激昂与高亢。

放眼当下的大河坝,西汉高速公路横跨大河,将群山串联,北边的佛坪县城也通上了高铁,来往东西南北十分便利。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徽式建筑沿着大河蔓延成一大片,与相邻的清波和绿山相映成趣。

在过去的千百年间,大山阻隔了人们前进的脚步,将贫穷的枷锁牢牢地捆绑在人们身上,曾经的山里人家是那么凄惶和绝望。我帮扶的贫困户老罗,三年前还居住在一百多年前的茅草房里,下一次山,赶一次大河坝的集市,需要来回五六个小时的行程。现在,他已经住上了建在大河坝集镇上的易地搬迁房,加入了佛坪县大河坝葳蕤农业合作社,在农民企业家何益军的乌鸡养殖场里入了股份,年终可以参与不菲的分红。和大多数留守的农民一样,老罗还会到附近的多家香菇种植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酒店宾馆等企业去打零工。他们都是国家实施产业扶贫政策的受益者。像老罗这样曾经过着凄惶日子的贫困户,都慢慢过上了滋润的生活。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

站在碧水环绕、青山环抱的大河坝,沐浴着初夏的阳光,吮吸着浓浓的树叶香,淡淡的青草香和馥郁的野花芳香,不禁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感叹。感叹这蜜一样的生活,感叹让人民越来越幸福的政党,感叹创造这美好生活的人们。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