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西乡县年平均气温14.4℃,年均降水量1100至1200毫米,具有“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全县人口41万,其中茶叶从业人员约20余万人。近年来,西乡立足资源禀赋,将茶产业作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第一产业,举全县之力倾力打造,实现了茶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协同发展、融合共赢。
贫困户在庄稼地改造的茶园采茶增收
初 步 成 效
茶产业成为户增收第一“引擎”。坚持贫困户发展与优质适生区整村推进相结合,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自愿发展、以奖代补、企业帮扶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茶园,建立长效增收产业。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发展良种茶园4.2万亩、改造低产茶园3.7万亩,使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了32.7万亩。全县117个贫困村(社区)中有105个种植茶叶22.97万亩,其中有在册贫困户6757户18326人种植茶叶19877.7亩,贫困户户均拥有茶园面积2.94亩,人均拥有茶园面积1.08亩,实现了贫困户人均一亩目标。
产业附加值让增收跑出“加速度”。一手持续做精绿茶、做靓红茶、做大黑茶、发展保健茶、开发茶食品,扩大产品种类,引领市场消费,不断提升茶业综合效益;一手围绕产业培育壮大、茶叶企业支持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的发展路子,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2017年,全县21.8万亩投产茶园实现茶叶产量1.42万吨,实现一产总产值17.2亿元,茶农仅种茶一项,人均收入8000多元,户均收入3万多元,投产茶园亩均收入7000多元。其中,贫困户有投产茶园5436.4亩,实现茶鲜叶销售总收入1141.6万元,户均增收1690元,人均增收620元。贫困户还通过土地流转建茶园、茶业劳务打工、出售产品等渠道增加收入,从而稳定脱贫。计划到2020年,全县新建良种茶园3.9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9万亩、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64个、新建茶树良种繁育基地785亩,使茶园总积达到36万亩。
贫困户在白岩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园施肥
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术人员在进行茶叶种植培训
技术支撑促成效。狠抓茶叶标准化生产这个关键,修改完善茶叶种植、管理、生产、绿色防控、加工厂建设等技术规程、技术要点,给贫困户免费发放《茶叶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手册》,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一村一品、科技特派员、农技“110”建设和“科技之春暨四下乡”等活动,指导贫困户把茶叶当“粮食种、当庄稼务”,达到建一亩成园一亩。2017年,累计举办各种茶叶技术培训班90余场次,培训茶农6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册份,对种茶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引陕茶1号、安吉白茶、黄金芽、黄金叶等12珍稀茶树品种,并实现了这些品种的本地繁育;新建与优化改造18个茶叶加工厂,打造两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1万余亩茶园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从技术层面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陕西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战略咨询会
转型升级促超越。抢抓被确定为陕西转型升级示范县的契机,以茶园基地质量提升、茶叶加工厂优化升级和品牌宣传为重点,从生态茶园建设及质量安全控制、茶叶生产机械化集成与示范、品牌建设及宣传推介、茶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深化茶产业结构改革。2017年,以省级专项资金和县上整合资金为保障,以贫困村茶产业为重点,落实34个项目为支撑,按每2万元财政投入带动至少1户贫困户增收2000元以上有效带动贫困户的发展,全县共通过项目带动贫困户6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120余万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推进茶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延长产业促增收。累计建成清洁化生产线48条,实现产茶大镇清洁化生产线全覆盖。全面提升西乡炒青茶、名优绿茶、红茶、黑茶等现有名茶质量,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提升机采名茶生产效益。2017年全县实现炒青茶产量11504.85吨、产值14.11亿元,名优茶产量318.92吨、产值2.15亿元,红茶产量170.6吨、产值5866.8万元,黑茶产量2213吨、产值3945.4万元。建成东裕茶多酚提取生产线,鹏翔公司研发的汉家红茶、天赐秦韵生产的“秦韵红”、汉茗公司的高山玉露、建茗茶叶专业合作社制作的西乡月团等新产品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建成巴山荞园2230吨茯茶苦荞茶生产线、茶业公司茯茶生产线投产,进一步丰富了茶叶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使茶叶加工由过去春天一季生产,变为春夏秋三季生产,提高了夏秋茶利用率,促进了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茶农增收。
“三产”融合促效益。以茶为主题、以茶园基地为载体、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市场为动力,加快推进“产区变园区、园区变景区、劳动变体验、产品变商品”行动,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将茶园建设成为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实现茶旅一体化,形成了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品牌叠加、协同发展、互动融合的良好局面。以枣园、江塝、罗镇、杨河四大茗园建设为统领,积极调整茶园建设重点,由全面推进向重点发展转移,着力打造旅游观光茶叶产业带和有机茶生产基地。推行茶旅结合,发展茶乡游等活动,使贫困户参与到茶旅中,通过出售茶产品、出售农产品和服务、务工等增加收入。
峡口镇白岩茶厂贫困群众在采茶
企业带动促稳定。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茶叶园区+农户”“茶产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将产加销产业链条分段设置,一般农户分散建基地,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技术培训、田间管理指导,茶产业园区负责引领示范,骨干龙头企业负责加工、市场销售,将单个茶农同市场有效连接,形成了联结紧密稳定的扶贫带贫机制。结合“四个一”建设全县认定9个镇22个村的30家茶叶企业为龙头企业;落实24家茶叶企业结对帮扶全县12个镇(街道办)28个贫困村(社区)280户913人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回收产品、鼓励发展其它产业、提供发展资金等方式进行帮扶。鹏翔茶业公司通过引导农户对接大市场、通过务工方式连结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连结农户、通过收购农民鲜叶连结农户、通过生产岗位直接连结农户、通过收购合作初制厂毛茶的“六个通过”帮扶贫困户;汉南茶业公司采取,结对帮扶贫困户务工工资比非贫困户上浮20%、贫困户采工费比非贫困户上浮20%、贫困户出售产品价上浮20%、贫困户的茶叶加工按市场价下浮20%的“4个20%”帮扶贫困户。
(来源:西乡县茶叶局罗智斌)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