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为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现我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人们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进一步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最美人物”从盆景变成风景、从风景变为风尚,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留坝县“最美系列人物”推荐评选宣传活动。在6月份的“留坝基层干部” 推荐评选中,29名立足基层,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的基层工作人员被推选出来,评选活动组委会通过初选审核、网络投票,实地走访、综合评定等环节,评选出3名“留坝最美基层干部”,现将入选名单公告如下:
邬天发 武关驿镇红岩沟村党支部书记
李根涛 县安监局派驻青桥驿镇两岔河村第一书记
张 亮 留侯镇政府派驻桃园铺村包村干部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3名“留坝最美基层干部”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
邬天发
男,44岁,是武关驿镇红岩沟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5月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先公后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群众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村上香菇产业发展领头人,他在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自己走上致富路子的同时,不忘带领村上的其他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并将食用菌的生产技术在全村进行示范推广。为了保证全村食用菌的成活率和产量,他牺牲双休日和节假日,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经常深入菇农进行走访,有时遇到了菇农不懂不会的技术问题,就手把手的教,尤其是“高温灭菌”,有的菇农虽然烧了几天几夜,但是达不到灭菌效果,他就亲自到户指导:“一定要烧大火,中途不能停火,保持二十八小时才能达到‘灭菌’效果”。在他的技术指导下,村上群众自主生产菌筒的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主要杂菌防治效果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病虫害的发生率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降低农药使用量、产品无公害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商品率达到百分之百,每筒平均产量达到两斤左右。产菇期间,一部分菇农摘了菇又没有冷库,产菇量不够,外边客商不愿来,为争取第一时间为菇农排忧解难,不让菇农遭受损失,他就开着自己的车收送香菇,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此外,他还牵头成立了留坝县嘉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全镇153户贫困户四十二万筒袋料香菇的栽培,积极吸纳贫困户进入合作社务工增收,仅仅从2017年10月至今,合作社就吸纳30余人次贫困户入社务工三个多月,人均增加收入2000余元。
做一名党的好干部、群众贴心人,是邬天发的目标,他也是这样时刻要求自己的,始终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坚持诚实待人、踏实做事,凡事想在前、干在前,处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李根涛
男,32岁,自2017年2月担任青桥驿镇两岔河村第一书记以来,始终坚持“真情帮扶换真心”的工作理念,认真践行“三苦四心五农”工作方法,把扶贫政策送入农家,送到田间地头,倾力为民解忧,赢得了广泛称赞。
去年7月的一次党员会上,老党员张全兴对李根涛质问道:“人家新开岭村入户道路都开始硬化了,你啥时候也争取把我们村的入户路硬化了么”。这无疑让李根涛吃了个闭门羹。他回想到第一天进两岔河村时冒雨和驻村工作队员踏着泥泞道路步行两个多小时的情景。一年前的两岔河村通村路没硬化,入户路也全是泥土路,全村82户村民仅4户房屋是砖木结构,其余全部为土木结构且年久失修,多数群众不通自来水。这些现实情况,李根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先从解决群众安全住房及安全饮水入手,经过多方努力,2017年8月新建人饮工程2处、改建3处,彻底解决了全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还陆续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24户、落实易地搬迁1户、旧宅基地腾退19户,新修村委会门前河堤110米,建成水面景观2处,修建花池190米;2017年9月,群众期盼已久的10.3公里通村道路-----青两路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车不能进村、雨天不能行走的难题。2018年以来,累计实施人居环境改造提升22户,完成入户路建设49户4.2公里,8公里通组道路已开工建设2条5.4公里,金佛山通组道路即将开工。同时,全村人饮工程改造提升正在进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已改建并投入使用,全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一年多时间村里发生的急剧变化,群众心里无不默默的对李根涛产生了敬佩!自主脱贫户葸富贵常说道:“现在党的政策好,也关键还是李书记落实的好!”
驻村以来,凡遇贫困户家中有困难,他都会第一时间想办法尽力予以解决。为低保贫困户何素兰、邱义元、邱永方3户每户争取4000元的临时救助,解决当前生活实际困难;吴翠英等7户因病住院,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安排陪护人员,后期又专程进行看望。用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体现驻村帮扶工作的一片真情、一份贴心,慢慢地感化了贫困户和村民。贫困户内生动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激发,培养造就了“市级民星”黄新春,县级先进典型葸富贵。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李根涛就是这样,妻子和幼儿园的儿子无暇陪伴和照顾,却情系广大群众无怨无悔,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和作风描绘出脱贫路上的美好画卷。
张亮
男,31岁,是留侯镇人民政府的一名驻村干部。
他以积极的工作态度,谦和的处事方式,在给村民带去温暖的同时,也给村里的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奔上致富路。
从2009至今,他担任驻村干部的9年来,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跑遍了全村182户群众,尤其是4户低保户、70岁高龄老人、五保户、军烈属、退伍军人的家。在确定五保和低保对象时,他生怕有遗漏、有偏差,甚至跑遍了每一个有老人的家庭,走访每一个低保对象,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只要是他们有事,不管多忙,他总是想办法赶到。每到冬季临近,五保户的过冬成了他最牵挂的事情,他经常深入到10个五保户家中,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群众困难无小事,百姓利益大于天,正是他处处以工作为重、时时为百姓着想的精神深深的感动着群众。平日里,在田间地头、农户院场经常可以看到张亮和村民攀谈的场景。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办实事。九年来,他走遍了全村每一户,为群众代办事项34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30余起。一次次的攀谈,一件件“小事”的解决,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2014年接触扶贫工作以来,张亮始终坚持引导村支部抓党建促扶贫,充分调动支部中产业大户的积极性,积极牵头成立村级扶贫社,广泛吸纳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在2017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通过积极向双联单位争取资金8万元搭建香菇大棚16个,发展食用菌20000筒,全年净产香菇26000斤,收入11万元,为贫困户每户分红1500元,户均务工费2000元;动员省级双联单位信访局投入资金90000元创建中蜂繁育示范点2个,初级农产品直销点1个,年收入达到39000元;帮助互助合作社创建养鸡场,投放鸡苗3000只,预计年底可收入65000元;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村种植西洋参67.5亩,猪苓58亩。养蜂1200箱,养猪108头,养鸡128只。
如今一提起张亮,村上认识他的人都会说到“小伙子很实在,有能力”。参加工作以来,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能迅速转变观念,扎根基层,融入农村,服务农村,访民情,听民意,踏实工作,使自己在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可与好评的同时,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基层的风采。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