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登南郑法慈院,层林尽染归家路,山中秋自香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南郑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登南郑法慈院,层林尽染归家路,山中秋自香

转载 许丹2018/10/26 14:24:3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汉中便民网 4429 阅读 0 评论 6 点赞
登南郑法慈院,层林尽染归家路,山中秋自香


《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登南郑法慈院,层林尽染归家路,山中秋自香


登南郑法慈院,层林尽染归家路,山中秋自香


登南郑法慈院,层林尽染归家路,山中秋自香


法镇后河村

每次到法镇这个地方,就会想起陶渊明的这篇短文《桃花源记》。法镇这个地方,以前一看到这个名字,老是联想到法律这个名词,最后才知道,解放前法镇叫法慈院。本地有个顺口溜:法慈院上看飞机,房子又高风又大(用四川口音念更有味道),就是说的这个地方。从法慈院三个字来看,这应该是一个佛教意味浓厚的地方。佛教中的“法”字: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


登南郑法慈院,层林尽染归家路,山中秋自香


登南郑法慈院,层林尽染归家路,山中秋自香


和“法”有关的名词如“诸法无常”“三法印”“一切法”“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等等等等。

“慈”这个字应该来源于“慈悲”这两个字。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因此,法慈院法镇,可以理解为给你快乐方法的院子。


登南郑法慈院,层林尽染归家路,山中秋自香


登南郑法慈院,层林尽染归家路,山中秋自香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