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汉中南郑11岁男孩小何玩游戏上瘾,为买“宝石”升级装备,偷偷用母亲微信绑定的信用卡消费,为了不被母亲发现,竟将每次的刷卡短信提示悄悄删掉。而当母亲发现时,小何已分77次刷走母亲信用卡两万多元。
2月26日一大早,汉中南郑区大河坎镇的龚女士手机突然收到一条信用卡还款短信提示。短信内容显示,龚女士使用信用卡消费21986元,提醒她按时还款。
龚女士:“我从没刷过信用卡,一下子突然出现这么多钱,我很惊讶。”
为了打消心中疑虑,龚女士便跑到银行去查看自己的信用卡账户流水。
龚女士:“银行人员就给我查了一下,说是耍手机游戏《部落冲突》花费了的。看到那账单说是耍游戏了的,我真的差点都晕了。当时我惊了一跳,我说我不会耍,最后人家说是不是你小孩耍了的。”
银行流水明细显示,从今年1月15日开始至2月6日结束,共计分为77笔刷走两万多元,最小的交易额是6元,最大的是648元。由于龚女士本人从来不玩游戏,银行的工作人员怀疑这些钱很可能是龚女士的小孩玩游戏花费的。龚女士将上五年级的儿子接回家中询问此事。起初,儿子并不承认。经过追问,儿子小何最后承认他使用妈妈的手机下载了一个叫《部落冲突》的游戏,在玩游戏中,渐渐上瘾,为了升级快一点,就通过微信支付的方式购买游戏中的‘宝石’。
小何:“看到别人充钱,我也充了,充了之后买宝石,买了之后就升级,最开始的时候花了几块钱,后来越来越大,玩了差不多一两个月,充了两万多。”
龚女士说,被刷走两万多元的这张信用卡和自己的微信绑定在一起。之前她让儿子小何拿银行卡帮自己取钱时,将密码告诉过儿子。恰巧自己的这张信用卡支付密码与银行卡使用的是同一密码。儿子在耍游戏时便偷偷的通过微信支付充值买装备。
龚女士:“刷了钱,人家有短信,他把短信删了。我说你为啥把短信删了,他说妈妈你看到要打我的。”
面对儿子刷走信用卡中两万多元,龚女士既生气也自责。同时,龚女士认为孩子能够70多次充值游戏,而且金额较大,游戏开发公司也存在漏洞。陕西嘉盟律师事务所律师认为,小何今年才11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作为孩子的父母,可以与游戏公司取得沟通,有权要求游戏公司返还充值钱款。
陕西嘉盟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丛波:“这个小孩子他的次数比较多,而且充值数额还有较大数额,充入了两万多块钱。对此,我们认为这个游戏公司他对这方面的监管还是有漏洞的,他可以用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人脸识别技术,监管看一下玩游戏的是不是本人,或者他是不是成年人,因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之间还是很好分辨的,但是游戏公司在这方面并没有,而是一直让人们在沉溺于玩游戏。所以,我们认为游戏公司在这方面是有一些过失,或者是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对此他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孩子的家长他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据,要求游戏公司返还充入的这些财物。”
目前,龚女士已经和游戏开发公司取得联系,双方就退款事宜正在协商处理。
来源:古汉台网
点击上图进入便民网免费发布信息!
自定义html广告位